注册
登录
当前位置:互信范文网>范文大全 > 对照材料 > 2023年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9篇【优秀范文】

2023年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9篇【优秀范文】

时间:2023-08-17 12:56:02 对照材料 来源:网友投稿

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,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。仅'三苏“就每人写了一篇《六国论》。苏轼的《六国论》,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,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9篇,供大家参考。

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9篇

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篇1

六国被秦国灭亡的教训,是许多文史家关注的话题。仅'三苏“就每人写了一篇《六国论》。苏轼的《六国论》,针对六国久存而秦速亡的对比分析,突出强调了'士“的作用。苏轼认为,六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,是久存的原因。只要把那些'士“养起来,老百姓想造反也找不到带头人了,国家就可以安定了。苏辙的《六国论》则是针对六国不免于灭亡的史实,指出他们相继灭亡的原因是不能团结一致,共同抗战,灭国是咎由自取。

苏洵的《六国论》不同于以上两篇。苏洵不是就事论事,而是借题发挥。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,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。借古喻今,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,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。从历史情况看,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'赂秦“。六国的失败,主要是政治上保守,因循守旧,不重视改革,不能坚持'合纵“政策去对付秦国的'连横“政策,被秦国远交近攻的手段各个击破。另一方面,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,使秦国国力大增,具备了统一中国的实力。加上战国长期的战乱,民不聊生,由分裂到统一,符合人们的愿望。秦国统一中国,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。苏洵对此并非不知,他在文中也承认这一点:'以赂秦之地,封天下之谋臣;以事秦之心,礼天下之奇才,并力西向,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。“然而作者用意不在此,他的意图是点明赂秦是六国灭亡的原因,以此警告宋朝统治者,不要用贿赂的方法对待契丹和西夏,要用武力,要抵抗。明代何仲默说过:'老泉论六国赂秦,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,而卒以此亡,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。“

宋朝建国后,宋太祖片面地接受唐朝藩镇割据,尾大不掉,以至灭亡的教训,采取了'虚外实内“的`政策,削弱边关的实力,调集重兵驻守京城。结果造成了边关的空虚。辽国乘虚而入,屡犯边疆。宋太宗继位后,曾两次派兵击辽,均遭失败。后宋太宗两次进攻幽州,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,又遭败绩。真宗景德元年(1004年),辽大兵压境,直逼澶州城下(今河南濮阳),威胁汴京开封。于是,宋与辽签定了'澶渊之盟“,答应向辽输岁币银十万两,绢二十万匹。到了仁宗庆历二年(1042年),辽再次要挟,宋只得增加币银十万两,绢十万匹。第二年(1043年),西夏也来要,又是赐岁币银十万两,绢十万匹,茶三万斤。人民的血汗就在这种纳赐之中,付之东流。苏洵对此痛心疾首,他借古喻今,纵横恣肆,痛陈利弊,对当权者进行规劝,希望其改弦易辙,增强国力,与敌斗争。苏洵的议论虽不无可商榷处,但总的立论是正确的,并且不幸为苏洵所言中:就在苏洵死后六十年,终于发生了'靖康之变“(1126年),北宋重蹈了六国的覆辙,为后起的金所灭,徽、钦二帝被俘,客死异国他乡。

《六国...

全文已隐藏

(想阅读全部图文内容,您需要先登陆!)

推荐访问:对照 原文 翻译 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及注释 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注释 《六国论》原文及对照翻译图片 《六国论》全文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一一对照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古诗网 六国论原文及翻译一句一翻译 六国论全文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的原文及翻译 六国论原文及译文

版权所有:互信范文网 2010-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[互信范文网]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

Powered by 互信范文网 © All Rights Reserved.。备案号:京ICP备10026312号-1